01
绘画天才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城市马拉加,父亲是一个美术老师,担任过当地美术馆的馆长。
毕加索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才能。在他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能把自己想吃的点心画出来管大人要。4岁的时候,就用剪纸剪出他姨妈秘密情人的肖像贴在墙上,弄得他姨妈大为尴尬。14岁时画了这幅《赤脚的姑娘》,天才少年的名声不胫而走。
赤脚的姑娘 The Barefoot Girl
马蒂斯却是大器晚成,26岁才考上美术学院,而毕加索就16岁就考取了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他的天才震惊了整个学院,因为在考生中他不仅年纪最小,而且考试题目是画一幅素描,规定时间是一个星期,毕加索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
但是考上西班牙美术的最高学府后,毕加索却不肯好好学习,终日流连于瓦舍勾栏,酒肆茶坊。
毕加索有一个叔叔很有钱,本来答应供他上学的,看到毕加索这么不着调,一气之下就不管他了。
穷得叮当响的毕加索,从此过上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波希米亚生活。
总这么混着也不是个办法。1900年,年少轻狂的毕加索画了一幅自画像,在眉毛处连写了三遍“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画笔决定去巴黎发展。
自画像 Self Portrai
三年之后,毕加索从见什么学什么的兴奋中平静下来,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的风格,也就是“蓝色时期”,可以被归纳为三个特点:·仍然着迷于使用蓝色。·越来越偏向于夏凡纳式的象征主义,也就是对画面进行大胆的简化,以追求“意在画外”的效果。·毕加索不再被法国的艺术牵着鼻子走,而是从西班牙的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这其中,他主要借鉴的是西班牙16世纪后期著名画家埃尔·格列柯的矫饰主义风格,一种不自然的、舞台定格式的动作和神情,以及细长到不真实的四肢。
《两姐妹》、《海边的可怜人》、《老吉他手
0
一直到1904年,毕加索才在巴黎稳了下来。这一年,毕加索结识了17岁的费尔南德。
费尔南德的丈夫是个没什么名气的雕塑家,结婚没多久就精神失常了。费尔南德和毕加索同居后,毕加索几次求婚,费尔南德死活不肯答应。家里还有个疯老公,怎么嫁呢?但是有老公这事儿,费尔南德一直没让毕加索知道。
费尔南德非常漂亮,还会过日子,并且烧得一手好菜。一天花不上两个法郎,就能让毕加索和他的朋友们吃得很高兴。对于一个穷画家的女朋友来说,会过日子这可是非常宝贵的优点。
费尔南德头像 Head of Fernande Olive
与费尔南德同居后,毕加索的画面上出现了温暖的玫瑰红。有人就说,这是爱情的力量呀,把毕加索从蓝色的忧虑中拯救了出来,从此热衷于表现人情的温暖和爱情的美好……这显然又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我们看毕加索“玫瑰红”时期的几幅作品,比如《穿衬衫的女人》《拿烟斗的男孩》等等,与蓝色时期的作品并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是夏凡纳式的简化和格列柯式的舞台定格式的表情和动作,只不过以前的蓝色换成了玫瑰红而已。你看看画面上的人物,有一点点开心的样子吗?
《穿衬衫的女人》、《拿烟斗的男孩》
0
追求几何风的程式化
通过沃拉尔这条渠道,毕加索早就知道塞尚,知道塞尚的那句名言:“大自然的形状,总是呈现为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的效果。”我们前面介绍塞尚的时候,专门讲过这个问题。就是,塞尚的目标是在与现实世界平行之处建一个艺术世界,以便找出让画面各要素形成和谐关系的普遍规律。
那么,标准的几何图形就只是一个起点,走向现实世界不规则形状的过程,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在骨头外面加皮加肉。但是,最终呈现的效果,仍然要暴露出几何形状的骨架。这个就被称为“结晶”。我们看塞尚的《圣维多利亚山》,既是具象的,看上去又有水晶石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
少女与山羊 Girl And Goat
0
借鉴非洲原始艺术
这幅画在西方艺术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值得好好说说。
首先,这幅画的构图和寓意还是自来于格列柯。我们来看格列柯的这幅《揭开第五封印》,左边跪着的施洗者约翰双手举向空中,恳求上帝惩恶扬善,给这个世界一个公正的判决。
而《亚威农少女》这幅画,初稿中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嫖客,另一个是手拿着骷髅头的医生,对嫖客进行警示和劝诫。后来,毕加索觉得只画女人表现力反而更强些,就把两个男人给抹掉了。
亚威农少女 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
格列柯画面深处的美惠三女神,被毕加索移到前景中来,变身成为搔首弄姿的妓女。
所有女人的身体都由规则的几何图形构成,最左边的女人侧面对着我们,但是眼睛却是正面的形象,这显然是在模仿古埃及的绘画风格。
中间的两位,鼻子虽然是歪的,但是脸庞和眼睛的形状,我们在《斯坦因肖像》中已经领略过了。
右边的两个,则完全是非洲木雕的风格。
这幅《亚威农少女》看着是遵循塞尚的教诲。你看,不都是几何图形拼出来的吗?
但是前面我们说过,塞尚的几何形状只个起点,相当于一个软件的贝塔版,它需要一步步地升级、一个一个地打补丁,最终走到与现实世界的平行处。而毕加索直接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塞尚,其实是把塞尚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体系,给拆成废墟了。
这幅画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对古埃及和非洲原始艺术直接抄袭式的引用。
其实从马奈和印象派开始,西方画家就大量借鉴日本艺术,到了高更和马蒂斯,对欧洲以外地区艺术的借鉴也就更加明显。
揭开第五封印 The Opening of the Fifth Seal
但是不论是谁,都是把其他地区的艺术作为养分和元素,加到自己的作品中来,而西方绘画的内在逻辑,却一直是保留的。
而毕加索的这幅画,虽然主题还借鉴了格列柯,但是西方的绘画语言,却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所以大家一看这幅画,全都傻眼了。
德朗就说:“他迟早会把自己吊死在这块画布后面。”斯坦因的哥哥利奥发了很大的火,意思是毕加索为了搏出位真是脸都不要了。
马蒂斯也动了怒,说这是对整个西方艺术和文化的一次暴行。
勃拉克对这幅画的第一个评价是:“这就好像是在说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然后要求我们今后吃石蜡和木屑。”面对如潮的指责,毕加索胆怯了,退缩了。他把这幅画卷巴卷巴扔在画室里,不肯再给别人看,画商卡恩韦勒要买他也不卖。一直到1937年,他功成名就了,才肯把这幅画拿出去公开展览。
5
找到自己的方向
虽然《亚威农少女》画完后,被雪藏了整整30年才面世。但是在画完这幅画之后,一年前画《斯坦因肖像》时的犹豫和困惑被一扫而空。
毕加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是仅仅按照字面意思去执行塞尚“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要以球状、圆柱体和圆锥体去呈现”这句话,同时也对非洲原始艺术进行直接的挪用和抄袭。
我们看毕加索这个时期的作品,比如《友谊》《三个裸女》《弹曼陀铃的女人》《穿短上衣的少女》等等,都是这么个特点。
《三个裸女》、 《友谊》、《弹曼陀铃的女人》而毕加索的这个时期,就被称为黑人时期、前立体主义时期,或者立体主义的塞尚时期。
不过,我并不同意把毕加索这个时期的作品命名为前立体主义,或者是立体主义的塞尚时期。毕加索这个时期的作品,无非是打着塞尚的旗号画非洲木雕,这和立体主义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联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立体主义呢?我们下期见啦!
关于立体主义,它是一种艺术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法国。立体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破传统绘画中单一视角和空间的规则,通过将物体从不同角度呈现,以展示多个视角和空间。这种艺术风格强调几何形状和线条,以及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力。毕加索和布拉克是立体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之一。在毕加索的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非洲木雕的借鉴,以及立体主义元素的尝试。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