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缘起
或许你会认为这是耸人听闻,但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儿童肥胖率、少儿多动症、忧郁症及其它心理疾病其实与儿童同自然接触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今天,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普遍在生活中缺少与自然的接触,导致这一代儿童出现身体肥胖、注意力紊乱、性格暴躁和心理抑郁的现象显著增加。
在美国,这种因缺少与自然接触而引发的行为与心理问题,被称为“自然缺失症”。孩子的自然缺失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达到非常可怕的地步。在中国,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据调查,中国20个省市的小学、初中生中48.5%的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12.4%受调查者有自然缺失症倾向,且这一程度还在增加。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美国、日本、韩国等近十个针对环境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最大强度推进环境教育,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连接大自然和儿童,设计师在北京延庆妫河上游城市森林项目中加入了环境教育功能,希望借此机会为儿童提供一个环境教育场所与设施,唤醒他们的生态意识。
项目局部鸟瞰图
更好地连接大自然和儿童,项目中加入了环境教育功能。图为一家人正在森林剧场中互动
林间最后的小孩
理查德·洛夫当初写《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因为美国孩子的“自然缺失症”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但是他显然不知道在大洋的彼岸,有一群孩子们正在患上更严重的“自然缺失症”。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又一轮迅猛的城镇化建设,我们正在以另世界惊讶的速度将自己包裹在钢铁和水泥的丛林中。
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前进的脚步而骄傲,或是为自己的未来而操劳,对于下一代,我们更多的关心他们是不是有健康的食物和奶粉,会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能不能在和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完全忽视了他们和自然的接触。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浮躁的心态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带着孩子去亲近自然。——来自一位孩子家长那么,在中国,我们会是“林间最后的小孩”吗?我们的孩子又将何去何从?
设计保留了场地99%的原有树木,通过增植乡土树种,增加群落景观稳定性
更新后的植物景观
大自然剧场与植物景观以及河流的关系
景观设计师的作用&责任
景观设计师应该具为儿童提供环境教育场所的设计能力与社会责任。项目立足环境教育、城市森林与风景园林三个学科理论,建立了一套基于环境教育理论的规划设计调查评估程序。团队基于97个保护地的环境教育(宣传教育)基地作为前期研究样本,共收集84份评估报告、召开社区、专家、官员等各类座谈研讨会议十余次。项目研究数据源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项目。
项目立足环境教育、城市森林与风景园林三个学科理论,建立了一套基于环境教育理论的规划设计调查评估程序
场地概况
本项目建设区域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妫河上游地段,场地现状是一片以杨树林为主要树种的城市森林,处于西边的夏都桥与东边的日上桥之间。项目研究范围约26.25hm2,毗邻延庆体育公园、夏都公园和妫河森林公园。
场地现状是一片以杨树林为主要树种的城市森林
设计策略:重建儿童与自然的关系
项目组对于该地块的设计愿景是:成为重建儿童与自然关系的媒介载体。在此之前,设计师希望最大化减少对土地的影响,通过最少的工程量,来实现儿童与自然以及场地的联系。
(1)保留现存所有树木,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
(2)所有景观空间都以最小化的干预方式介入现有场地。
(3)充分尊重孩子、家长、老师等公众意愿,设计了森林课堂、大自然剧场、自然观察路径、手绘攀爬墙、森林乐园等自然教育场所。
(4)为动物设计来众多微型栖息地,增加生态多样性,提升生态物种弹性,提高其长期存活的能力。
大自然剧场
小型场所空间
林中座椅
森林课堂
梅花桩
木头搭建的简易游憩设施
森林中的小屋
兼具攀爬功能的手绘墙
正在比赛算数的两个小朋友
小牛形状的座椅
思考问题的小孩
细节设计
项目名称:重建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教育主题城市森林规划设计
设计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6-2018
主创及设计团队:王鹏 何桂梅 高楠 何友均 范思思 李恒 陈亚
项目地址:北京市延庆区
建筑面积:26.25hm2
摄影版权:王鹏 谢和生
客户:北京市延庆区园林绿化局
▼ 网站最新24小时精彩项目集锦
▼
更多海量精彩阅读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