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建筑师第二次和成都平原打交道。
五栋房子像是早已在这片土地上守候,忘掉了自己原本外来客的身份,也忘掉了形式上的喧嚣。
如成都平原上存在了千百年的林盘一般,这组房子生在农田中,乔木环绕四周。看似自由的组合,却又藏着秩序的端倪,表明着不同于林盘民居的身份。
油菜花田景观环绕着建筑,熙熙攘攘的聚落
项目用地原为村民宅基地,经流转后,业主希望在这里修建一座私密的乡村酒店。用地四周被农田用地环绕,当地老百姓历代以种植苗木为主要的生产经营,田野再向外就能看到大片连绵的苗圃园。宅基地有3.8亩,形状却颇为奇怪,像是成都平原上的一块极小微的随机拼图。
怪异的红线变成了设计的第一个难题——业主希望修建尽可能多的客房,同时要保证每间客房的私密和品质,建筑师为此也进行了多个版本的方案尝试。多轮规划方案调整下来,房子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聚或散,总不能平衡而兼顾品质。
过程方案对用地尺度的尝试
总平面图
渐渐地建筑师尝试着模拟一个生长中的川西林盘,让景观与用地面宽去引导房子自由衍生,红线只是房子生长的一个隐形约束。
最终五栋房子在场地上出现,彼此热闹地凑在一起,又保持着合适的距离,像是当地的五户原始居民,有过争抢,有过谦让,最后得以友好相处的一种建造状态。
乔木和建筑共生
房子先抢占了最佳的景观面和土地,后面跟着进来的就是苗圃园中的各色乔木。乔木和竹林在房屋之间,可谓见缝插针式的生长,安静的场地变得热闹起来。这大概也是川西林盘独有的房屋和乔木共处的鲜活场景。
安静的小院和天井
五栋房子从红线外围向内建设,在用地内剩出一个开放的庭院,场地的空间尺度就此建立。
院子的核心是一块三角形的水面,几乎挤占了整个庭院。表情稍显冷漠的水院,让院子也安静下来,每栋房子则隔水而独立。
向心的组团结构
建筑师并不希望引人来此随意活动,只是沿着水院留出必要的路径,路径上连接着五栋房子的入口。在院子和客房之间,一个天井的出现,细分了空间层次,界定出一个公共和私密的过渡空间。
内庭院模型效果
约定好的秩序
每栋房子,都像是两条水平的坡屋顶拼在一起的长屋。靠外的长屋,采用8米柱跨,承载公共厅和主要客房功能。靠内的长屋,采用6米柱跨,承载了楼梯和天井。
屋顶形态的秩序感
前后错动的屋顶探向苗圃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8米长屋和6米长屋,在山墙面的端头,长短和形式发生了变化;长短柱跨的细分,增加了每栋房屋对异型用地边界的适应性,使其可以更加灵活地利用场地的面宽资源。
单体模型效果
当这五栋房屋都积极抢占用地的面宽长度时,前后长短跨的灵活性就愈发体现了出来——6米柱跨中的小客房,通过前后两跨柱网的错动,同样获得了直接朝向田野的景观;相邻的两栋房屋,也通过长短柱跨的错动,错开了彼此的视线,带来了一些形体的咬合,像是景观资源争抢中的一些谦让。
山墙面的虚实对比
两面性
朝向庭院的背立面,以完整封闭的墙面和浅浅的出檐,形成了陌生的内庭院界面。楼梯紧贴着内庭院墙面,以真实的形体直接变成了外立面。墙面上长长的水平洞口,暗示出楼梯一侧的水平廊道。
朝向外部田野的正立面,以大面积的落地窗和完整的水平灰空间形成开放的外界面。面宽方向,建筑的出檐消失了,被统一纳入形体关系,只在山墙面上保留了坡屋顶的出檐。
这种戏剧的两面性对比,让建筑都以鲜明的个性和姿态呼应着场地的内和外。
朝向水院的内界面
朝向田野的外界面
立面图图纸
单体剖透视
东西之间
川西民居的坡屋顶,在这里变得更加向长向发展,舒展的形体,获取到最宽的景观视野。大尺度的形体悬挑,刻意压低的二层梁底标高,让建筑呈现出漂浮于田野之上的水平感。
正立面消失掉的出檐,整体悬挑而出的水平形体,以及剥除掉建构细节的形式语言,让坡屋顶脱离了民居的文化语境,有了一些抽象感。
相邻单体组合关系1
相邻单体组
合关系2
模糊的文化痕迹,让这一简单的坡屋顶建筑在川西民居和现代建筑之间游离,跳脱出单一的东方文化背景和西方建筑语境。
回顾创作时的心境,也许是要感谢BAWA和KERRY HILL这两位接受西方现代建筑学教育的大师,他们过去半个世纪在东方的一系列实践,关于东方文化和现代建筑的探索,给予了建筑师再次探索空间和形式的动力和方向。
总体模型效果
结语
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室内设计深化阶段。这次的建筑实践,有着较长的时间跨度,时间让建筑师也愈加明显地意识到,很多时候,关于建筑的答案就在土地上,找到答案的过程,也是建筑师找到自己的一个过程……
项目视频
完整项目信息
设计年份:2021年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
方案状态:室内设计深化
类型:乡村酒店
功能:精品客房,别墅式酒店
项目规模:3000平方米
主创建筑师:张园华,钟雁萍
We&Arch吾和建筑:张琪,袁竟,赖远江,陈莹,漆巧,高帆,蒋杰,郭杨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