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是最好的教材,我们希望让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价值,从空间的角度对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从而创造出适应于未来教育的、行为和场所相融合的学习场所。
项目用地位于广州南沙明珠湾区核心地段,位于蕉门水道与凫洲水道交汇处,规划上强调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进建设为全省首个未来城市示范区。
广州市南沙小学(珠江湾校区)是一所 30 班全日制小学,总建筑面积约为 1.3 万㎡。校园与珠江入海口仅有一条绿道的距离,是南沙距离大海最近的一所学校。
南沙小学教育集团旗下学校各有定位,本校区契合区域规划的理念,以“科技+体艺”为特色,以智慧赋能,旨在打造学习新生态。
▲东南侧校园鸟瞰
▲校园总体鸟瞰
01 未来:一种方向
随着《南沙方案》的快速推进,域内人口规模迅速膨胀,项目周边小区居民众多,对学位需求急剧扩增。伴随着教育的革新,单一功能的教学空间已不能满足未来的教学需求,学科融合、多元教育、体验式学习等先锋模式的引入,亟待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组织模式的出现,因而催生了南沙中小学设计“先行先试”的行动策略。本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突破传统中小学效率至上的刻板印象,创造出面向未来的一种自由、开放、流动的校园空间模式。
▲布局策略
▲校园总体鸟瞰
▲立体校园
02 布局:一种策略
东侧和北侧被高层住宅包围,对场地有一定压迫感,间距退让、规范及舒适度要求、教学功能划分等限定条件,使建筑以紧张的用地策略布局。从日照方面考虑,校区按东西向分为运动场和教学区动静两区;同时,基于声环境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从南北向分为专业教室与日常教室,两者通过行政办公与公共教室等综合功能相连接;最后,为疏导交通流线,集中式的功能空间,如图书馆、餐厅、体育器材室等与地面结合,支撑起整体教学功能。以此围合成连贯的折线形体量,布局更紧凑,各种设施密切联系,一气呵成。
▲东北侧校园鸟瞰
▲东南侧校园鸟瞰
通过对建筑体量的调整,拉开间距并置入庭院空间,以争取更多的活动区域,同时获取良好的东南季风。在此规划策略下,教学密度基本集中在无干扰变量的北侧,使得悬浮的活动平台以敞开的姿态面向南侧珠江面。
▲建筑间的庭院空间
▲学生在连接平台上活动
03 空间:一种系统
校园,不只是一个单向的学习地点,更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互动性、创造性、挑战性的复合聚落。底层架空形成连续的地面空间,以回应当地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在满足遮阳、通风、避雨需求的同时,形成架空层檐下空间和屋顶活动平台。
▲学生在内庭院活动
▲学生在使用连接空间
在校园各单体之间构建大板,与景观内院及各楼层的连廊构成立体、连续、流动、通透的公共空间系统,营造校园内界面。通过连廊和平台的连接,形成多层次开放空间,而中间的连续体强化了分层的模糊性以及垂直空间的渗透性。一方面,师生可便捷、舒适、安全地往返校园内任何一个空间;同时,大量地面活动空间得以释放,把自由奔跑的权利还给孩子。
▲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在连接平台上活动
▲学生在使用架空层连廊
体育馆为三层通高的大空间体量,以大跨度结构梁组展示消除冗余的力量感。天光自顶棚天窗进入,带来充足自然光的同时,消解了大空间的厚重感。
▲学生在使用体育馆
04 气候:一种变量
在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同时,为减少亚热带地区强烈的日光对建筑的损害,设计为建筑立面设计不同朝向、不同方式的遮阳策略。南侧朝向同时满足自然光与自然通风要求,需通过对竖向与横向遮阳系统的结合,形成不同尺度的方案。而东侧与北侧因有高层建筑阻挡,以结合交通功能的廊道遮阳为主。
▲教学楼东立面与遮阳系统
▲夜览
虽然有限的城市空间在不断扩张,但高效的空间不一定是压迫的、程式化的,也可以是丰富的、有趣的,甚至意料之外的。学校建筑是最好的教材,我们希望让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价值,从空间的角度对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从而创造出适应于未来教育的,行为和场所相融合的学习场所。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校园西立面
▲校园南立面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珠江湾校区
项目地点丨广东广州
建筑面积丨12,873㎡
设计时间丨2020 年
竣工时间丨2023 年
主要功能丨小学、教育建筑
设计单位丨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
主创团队丨汉森伯盛文化与教育设计事业部
施工图设计丨广东珠江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丨广州市尺道室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丨广州壹木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珠江湾校区
建设单位丨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摄影版权丨DID STUDIO、汉森伯盛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