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城市双修”政策提出的第五年,各省市的工作进度、双修所遇到的困境、未来的前景都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先梳理了双修的背景及解读,继而总结了现阶段试点城市的工作进展,并讨论双修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双修”前世
图1.“城市双修”集成性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画)
“城市双修”的前世是“城市更新”,它是将城市中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从城市中心区改造与清理贫民窟入手来应对中心区衰落问题。基于西方城市更新的历史和经验,九十年代初我国城市规划学者将此概念引入,主要解决的是对城市建成环境的修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结合,提供生态与城市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城市双修”应运而生,成为了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如图1)。
2
“双修”今生
01
“
双修”家族都在哪里?
“城市双修”可分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大家族
(如图2)。其中,生态修复家族包括:绿地系统、水环境、废弃地、山体业务。城市修补家族包括:老旧区域、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业务。
图2.双修家族分类图(来源:作者自画)
住建部公布的“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名单中,来自22个省的58个城市榜上有名。其中,河南省和江苏省分布的城市最多,分别有6个城市(如图3)。
图3.双修试点城市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画)
02“双修”近期在做什么?
全面开展项目为先;
开展项目的同时,出台省级、市级、区级或某类业务的双修工作方案;
开展项目并出台双修工作方案的同时,已完善各类业务项目库及重点区域布局;
其中,32个试点城市属于第一类,如秦皇岛市、厦门市、长沙市等。
这类城市的各个业务进展速度不同,每年会着重开展几大示范片区、几大示范项目,建成后全市进行推广。
如湖南省长沙市提出2018年15个双修重点片区(火车站周边示范片、东湖片区等)。
第二类有20个城市
,这类城市会前瞻性规划双修各类业务的范围和工作重点,指导项目的开展。
其中省级双修工作方案(河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云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更加重点指出当地生态特征和城市文化,如云南省双修文件强调修复坝区河湖和山体。城市级方案更加细化双修的范围和工作内容。例如河南省开封市的生态修复工作范围为548平方公里,城市修补的工作范围为古城区内部分地块,面积17.4平方公里。(如图4)
图4.开封市双修方案总结(来源:作者自画)
第三类有6个城市,均已公布双修项目库,
根据工作方案和项目库可以较为详细地了解这个城市的双修重点,进而对双修工作有整体的判断。
(如图5)
图5.广西省桂林市双修项目分布示意图(来源:桂林市规划局)
根据以上总结可以看出,
各个试点城市的双修开展进度、内容侧重都有所不同。
以南京市举例,九大业务分别可以归为四个进度中:山体修复业务在评估;老旧区域、城市风貌、历史文化业务完成评估,开始建设示范项目;水环境、废弃地、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业务示范项目已经成熟,大规模投入中;绿地系统业务基本完成。(如图6)
图6.南京市双修项目进展分析图(来源:根据政府文件总结,作者自画)
03“双修”面临什么问题?
基于对现状双修工作的摸底
,我们总结出以下三个困境。
前期工作不足,而项目先行
一些项目没有经过资料搜集、论证选址就启动建设。这样的项目在方案细化、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意外情况。例如今年《福建省三明市的双修进展报告》中指出:
“省一建后山道路工程” 因前期摸底不足,林地定额指标有问题,项目进度被拖后”。 “公共停车场选址的论证不充分,导致土地申请、规划、拆迁存在问题”。半年以来,此项目仍没有招标,开工时间不定,项目停滞。
还未探索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
已有项目对于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双修的新技术都有更新,但由于项目进行缓慢,后期的运营及管理模式还没有突破。例如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欢乐城冰雪世界项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冰雪乐园与水上乐园,悬浮于百米废弃矿坑之上。它克服了复杂的地质条件(用地不规则,东西跨度500米,最大高差近100米)、悬崖施工和多工种同时作业,破解了世界级施工难题。但是2019年才能确定运营方式,了解运营效果。
双修的长效机制需要良好的运营方式来保障。现状的双修评价机制大多追求项目多,如果改为运营之后地价的提升、产值的升涨等指标则更加贴切。因此,运营环节颇为重要(如图7)。
图7.双修报告指标示意图(来源:根据政府文件总结,作者自画)
工作长期开展,考验政府财力
根据资料总结,现阶段资金筹措的方式大致有四种:省市区政府资金、专项资金奖补、PPP、公众自筹。遇到的一些困难已可看出未来隐患,如项目后续资金难筹、分配不均、资金兑现慢、管理难等。未来,对于老城区,尤其是破败的缺乏历史文化的街区将可能没有足够
的资金投入。并且随着项目的增多,政府在管理和资金方面将面临压力。
3
“双修“未来
01“文化复兴” 给予双修历史、生态观念
“城市双修”是一种手段,它的实施性很强,可以解决具体问题。但是想要彻底地改变过去的发展方式,更重要的是建立历史的、生态的观念,来指导双修的整体工作。以景德镇双修工作为例,它以历史名城为口号,在风貌、功能、业态、立面等方面保护传统格局和肌理,烘托“窑、作、居、厂”的当地人文生活、塑造陶瓷艺术文化之魂。(如图8)
图8.景德镇文化复兴双修案例(来源:作者自画)
02“产业振兴” 提供双修内在驱动力
以三亚旅游业振兴的双修工作为例,传统的振兴旅游业的手段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密国际航线等手段。而传统的双修手段为高度形态管控、广告牌分地段设置、私有绿地增强开放性等。在明确振兴旅游业为内核后,双修内容提高了精准性。例如,规划生态公园结合周边旅游业态—为丰富游客体验,城市郊野公园周边结合配套如热带海洋大学、三亚城市学院、特色农田、风情小镇等。道路景观彩化—在绿化基础上,栽种三角梅、木棉等近20种开花植物、彩色乔木来丰富游客视觉感受,打造独具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旅游沿线产业升级—政府大力拆除违规酒店。
图9.
产业振兴对双修作用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画)
产业振兴利于保持城市双修的长效机制(长期资金投入部分)。城市双修则不仅修复产业所需的周边环境还能回馈投入企业的资金收益。(如图9)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作为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城市双修”任重而道远,将打开人居环境新局面。相信双修工作会取得圆满的成效,并在发展新常态下,成为一种长期的行动、理念和意识。
▼
{{item.text_ori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