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
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这是《国家宝藏》每期的开场语,言语中流露着满满的自豪感。
在过去,我们没有实证证明自己有五千年的历史(国际上衡量文明有三条硬性标准:
要有城市、要有文字、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
(不单纯是居住的建筑)。依据这个标准,中华文明也就3700年)。
而良渚文明的出现,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五千年文化,看良渚
。
今天,我们GED团队带大家从景观/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看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到底是如何还原五千年前的古城的。
设计与EPC总承包单位:
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公园面积:
约14.33平方公里
源于杭州发布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或主题公园,它
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
,运用保护、修复和展示等方式,深挖遗址文化内涵,系统梳理遗址区内环境,大量运用绿植标识遗址本体,着力恢复良渚时期的古地貌环境,为游客展示了一个
水草丰美、河网密布的王国都邑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平面图
观光车停靠点:
始发站(第一站)-陆城门站(第二站)-南城墙站(第三站)-钟家港站(第四站)-东城墙站(第五站)-雉山站(第六站)-莫角山站(第七站)-反山站(第八站)-凤山站(第九站)-大观山站(第十站)-终点站(第十一站)
其中,东城墙站和凤山站参观时未开放这里暂不介绍,大观山站可以看鹿还是值得去一下的。
下面,跟随观光车游览路线来欣赏各个景点吧~
·
正门
▼
始发站
始发站坐上园区电瓶车,前往第二站——陆城门站
沿途是成片的农田
良渚遗址中常见有稻谷出现,考古也发现了大规模的稻田。说明当时
稻作农业
已经较为发达,种植水稻已成为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遗址公园内种植了大片的水稻,时有白鹭伫立田间,又或低空掠过。
▼
陆城门站
五千年前,良渚人利用凤山、雉山等自然山体,建造了总长6公里、宽约20-150米的圆角长方形城墙。而复原的“城墙”用砖红色钢丝网作墙,远看与土质城墙无异,近看,透过通透的钢丝网,
真正的古城墙就埋于地下
。
出于对地下遗址的保护,整一圈六公里的城墙上种植的是浅根系的三叶草。
· 进入陆城门,展现的是良渚时期人民生活场景的还原
公园内大多人物雕塑都采用了以金属网这种特殊材质创建半透明的雕塑作品,远看为实,近看则虚,好似凝固的灵魂。
▼
南城墙站
· 南城墙东水城门
五千年前的良渚,位于地势低平、水系环绕的河网平原湿地之上,这样的环境,也使得
水路成为当时的主要出行干道
,四周城墙上修建的八座水城门和一座陆城门,成功地沟通串联起城址内外的河网系统。
芦苇一般生长在池沼、河岸、河溪边的多水地区,早期遗址发现干栏式建筑中垫有编织的芦苇,反映了
良渚文化早期潮湿且水域广
的环境特征。
· 南城墙发掘点
良渚古城营建于湿地之上,在湿地上建城墙不比陆地,粉砂性的沉积土缺乏足够的粘度和牢度,良渚先民便从周边的山通过水路交通运来
石块铺垫地基
,还
用山坡上具有较好牢固度和抵御性的黄色粘土堆筑墙体
。
这是目前在世界同时代的遗址中
首次发现的采用粘土筑墙方式堆筑的城墙
。它历经五千年沧桑,见证了良渚先民的智慧
· 考古体验
南城墙往北是一片建筑群,包含湿地营城展示厅、水域的劳作与生活展示厅、考古平台、莫角书院和良渚玉坊。这些建筑按良渚先民居住时的样子还原,茅草作顶,夯土作墙,竹篾作立面装饰/遮挡,以最常见、最原始的材料还原良渚时期
就地取材营造模式
。
▼
钟家港站
· 河道与作坊
考古队曾在一条1米深的古河道发现大量碎玉料以及黑石英石片、钻芯和漆木器坯件等遗物,说明这里曾是玉石加工、漆木器与骨角牙器制作的手工作坊区。
良渚文化
最为突出的就是玉
文化
,以精美的玉琮、玉钺、玉璧等玉器闻名。这些精美的玉器证明了熟练工匠的存在,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负责制作玉器。远在良渚时期,就有了
明确的
社会分工
。
▼
雉山站
· 雉山观景台
雉山站主要的亮点就是这个观景台,穿过一片竹林,便到了海拔30余米的雉山观景台。在这里你可以俯瞰到整个良渚古城城址区,公园美景一览无遗。
雉山观景台背面,有一处临水而建的建筑,游客很少。坐下来看看山,看看水,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
莫角山站
(源于网络,改绘)
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城址中央中心高台区域,地势最为高敞,地位最为独特,是
良渚文化的中心所在
。高台之上堆筑起三个独立的土台,分别是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土台之间还有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沙土广场。
· 大莫角山
整个莫角山宫殿区,以
大莫角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
,无疑这是古国统治者居住的场所。
站在此处,环顾四周,良渚古城内外景观一览无余。五千年前,这种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城市营建特征,体现了统治阶层“以中为尊,以高为崇”的政治理念。
· 小莫角山
良渚时期的建筑有宫殿建筑和民居建筑,莫角山建筑是典型的
宫殿建筑
,建于台基之上。
小莫角山台地是莫角山台地上规模最小的一处,这里放置了依据柱洞排列模拟复原的建筑立柱模型。
· 沙土广场
沙土广场由粘土和沙土相间夯筑而成,平均厚度为0.6米,是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
讲真,作为一般游客来说,这儿其实就是三个土台,大片的开敞空地、沙地,对良渚历史感兴趣的话很值得一看,赶时间的可以略过,毕竟大夏天的,很晒
▼
反山站
源于网络
反山王陵是良渚古城区域内等级最高的墓地,更是出土上过《国家宝藏》的“玉琮王”的地方。为保护遗址不受侵害,专家们在这里还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况。
真实的墓坑就位于展示区下方80厘米处
!
· 良渚王陵出土“玉琮王”
玉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物例证;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骄傲地插会儿腰
除了部分未游览的区域外,到这里整个公园也就介绍的差不多了
最后再来说两句
· 建筑
为适应低洼积水的湖沼环境,良渚时期房屋多建于自然高地或人工土台之上。房屋平面呈长方形,四壁为“
木骨泥墙
”(用细木棍或竹作骨架,表面抹上掺有谷壳的泥土,等墙体干透再用火烧增强墙体的牢固度,最后在墙面上涂上白灰),
两面坡或四面坡式草顶
。
源于网络
遗址公园中的建筑为人字形、两面坡顶结构,以竹木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麻绳绑扎(亦有钢筋结构),最后用茅草覆顶,对良渚时期的建筑作了极大程度的还原。
· 景观
良渚古城处于河网密布的沼泽湿地中,遗址公园内也是水系纵横,用雕塑模拟重现良渚先民生产生活、堆墩居住、舟筏出行、凿井取水的场景,营造了一幅田野纵横、水草丰茂的生态湿地景象。
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没有高大雄伟的古城墙,留给后人更多的,是那些残缺不全的黄土堆砌和无法考证的文明传说。
-End-
Tips
①
去之前记得
先
预约
,公园每天限流3000人。
票价:
参访券¥80/人、优惠券A¥50/人、
优惠券B¥20/人、免费券(儿童)
时间:
9:00-16:00(入园)9:00-17:00(开放)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②
到了公园先在游客服务中心
用身份证换票
,再由正门刷票入园
③
由于遗址公园实在太大,即使坐园区电瓶车,三个小时逛下来,也只是草草的浏览,甚至还有两个点没逛,
合理安排观光时间
很重要啊很重要
④
夏天游玩千万记得
防晒
,公园很大,大树很少,建筑相比之下不多,所以,嗯
8月1号后遗址公园开始收取门票,
但只要持杭州市民卡游客首道门票免费,
也就是只要付20块钱的电瓶车票,
就能游览整个古城公园啦 ~
天
是
热
的
,
玩
还
是
要
玩
的
~
你说呢?
格境设计GED 出品 |
原创作品
图:Ciya
文:Ciya
编辑:Ciya
{{item.text_origin}}